为传播美育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月24日,义教队前往垭坞村开展了美育思想传播的义教活动。

“梅”之风骨
“同学们心目中最美的花是什么花?”志愿者陈书粤以提问的形式引入他的授课主题——梅。志愿者陈书粤主要从两个角度向小朋友介绍梅花,一是梅花的生物学知识,二是梅花的文化意义。在第一部分的介绍中,他从观赏梅和果梅两个方面对梅进行分类讲述,小朋友们积极发言,使课堂变得热闹起来。接下来,志愿者陈书粤给小朋友们分享与“梅”有关的诗句。充实的课堂使小朋友们既有知识的输入,又有想法的输出,梅的风骨深植小朋友们心中,他们在这堂课上收获颇丰。
志愿者张书齐分别从形态特征、品种类型等方面介绍她的授课主题——兰。讲解过程中,志愿者张书齐请小朋友们思考兰花的颜色和开放的时段,小朋友们的广泛讨论、激情抢答让这堂课“活”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自己的想法。互动式的课堂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成功将中华文化灌输进小朋友们的脑中,有效地培养小朋友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志愿者郭珍以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开始她对“竹”的讲解。其中一位小朋友勇敢地向大家讲述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给予了她赞赏的掌声。接着,她给小朋友们发下几张竹子的图片进行传阅,让小朋友们对陌生的“凤尾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制作书签阶段,志愿者郭珍先在黑板上给小朋友们演示竹子的画法,之后同学们以纸为媒,以笔为韵,绘就自己心中的竹。画竹这一美的体验,巧妙地让小朋友们从笔直的线条中感受竹的气节,主动思考竹的深刻文化内涵。
志愿者周思琪以饮品“菊花茶”活跃课堂气氛,引入她的授课主题——菊。小切口窥见大学问,菊花茶背后深蕴丰厚的文化基因,志愿者周思琪将各种菊的图片发下,引导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并思考如何描写菊花的形态,循循善诱,给小朋友们提供了运用修辞手法的方案,让小朋友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描写出菊花的形态。最后,在志愿者周思琪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完成书签的制作,带领小朋友们走进美的世界,推动菊文化的传播。

梅兰竹菊传佳情,中华文化沁心脾。美育之路任重道远,义教队的此次活动在垭坞村播下希望的种子,润物无声,为美育工作增辉,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事业添砖加瓦。义教队将一如既往当好“螺丝钉”,争做“燃灯者”。
供稿:周思琪
供图:72886必赢欢迎光临义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