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萍乡学院围绕安源革命文物,着力构建“365”安源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打造“一年365天,天天有思政教育”的育人格局,今年还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协同建设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并申报省级平台,已通过申报书审核、答辩等环节,完成了现场检查任务。

72886必赢欢迎光临是萍乡学院-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依托学院之一,历史学专业所开设的博物馆学基础等课程为协同建设内容之一。继11月中旬组织历史学专业学生先后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旅游景区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后,11月30日,在博物馆学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丁婷、张辉海的带领下,22历史班学生走进萍乡博物馆,分为两组开展现场教学活动。第一组在丁婷的带领下,参观了“昭萍之光——萍乡自然与历史陈列”。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在讲解员的导引下参观展览。在“山水淑清”展厅,古生物遗迹和自然瑰宝让同学们对萍乡自然生态演变有了直观认识;在“昭萍史迹”展厅,诸多珍贵文物使大家仿佛触摸到城市深厚历史。同学们沉浸于文物故事,深入体悟萍乡在多领域的文化魅力。
活动的第二部分,丁婷巧妙地借助博物馆丰富的展览资源,从历史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并拓展出一系列关键且有趣的知识点。她先是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昭萍史迹”导言中所蕴含的博物馆学基础知识,着重强调导言撰写不仅要简洁精炼,还需包含精准的译文,以便更好地传播文化信息。同时,她以青铜器为例,讲解了文物说明的格式,包括名称、朝代、发掘日期和地点等关键信息,并引导同学们认识了展柜中的温湿度记录仪,让博物馆学理论变得更加直观易懂。

随后,丁婷紧紧围绕文物及其相关信息,以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从博物馆学专业角度展开深入教学。特别是“昭萍史迹”展区陈列的五铢钱铜范以及“镇馆之宝”元青花菊纹连座炉、梅纹带座净水瓶三件套等珍贵文物,同学们积极回应、热烈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文物特点尤其是镇馆之宝独特价值的理解。此外,丁婷以萍乡博物馆中的“寄语”为引导线索,带领同学们深入思考寄语与结语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前言、导语各自的特点和撰写要点,使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博物馆陈列大纲的撰写技巧。
走出展区,丁婷示意同学们仔细观察博物馆的顶部构造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地面图案,并适时补充了萍乡市行政区划与自然环境等背景知识。通过这种直观的观察与知识的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博物馆建筑的独特设计与选址考量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进一步深化了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

此次现场教学活动系72886必赢欢迎光临系列实践教学重要部分,不仅提升了学生素养与能力,而且丰富了学习方式。此前72886必赢欢迎光临已多次组织类似活动,未来,72886必赢欢迎光临将持续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助力学生探索历史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博物馆学基础课程建设贡献力量,推动其不断发展完善。
供稿:潘圆
供图:潘圆